斯诺克直播

联系我们

要方便还是要环保?

来源:斯诺克直播    发布时间:2023-11-22 09:08:57

产品详情

  今年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善待地球从节约世界资源做起”。本期《资源环境》版特别刊发几篇资源节约相关稿件,以引起人们对我国资源问题的重视。

  我国能源消费量巨大,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我国已迈入重化工业时期。此阶段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大增,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机械、汽车、钢铁都是单位增加值能耗很高的行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而城镇人口年均消耗能源是农村的3.5倍。

  居民消费进入新的结构升级阶段,住房面积增大、家电和轿车拥有水平提升,人均能源消耗增长。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布局中,中国正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世界加工制造基地,一些高耗能制造业正向我国转移。

  而相对来说,中国的资源显得不足。无论是从燃油、水、电、土地等各方面来说,已不能再用原来的“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老眼光来看了。

  收银员经不住顾客的一再要求,又多拿出一只塑料袋。在这位顾客的购物车里,所购物品由5只塑料袋分装。

  收银员赵小姐表示,类似的情形自己早就习以为常了。“虽然我们已尽量地把塑料袋装满,以减少塑料袋使用量,但塑料袋是免费提供的,顾客大都会另外索要,一般拿回家装垃圾,我们又不能不给。”她一脸无奈。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家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综合超市,年消耗的包装袋成本高达40万元,全国超市行业仅包装袋一项的年消耗额就高达50亿元。

  而使用后的塑料制品大量被抛向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城镇、城郊和交通干线两侧,已形成触目惊心的“白色垃圾场”。据一些环保机构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北京目前塑料袋年消费量已近100亿只,每年未经处理就进入环境的塑料袋约23亿只(约0.132万吨)、废农膜675万平方米(约0.3万吨)。

  一时间,“塑料袋收费”又被提上日程。在“方便”与“环保节约”之间,塑料袋成为一个需要作出取舍的难题。

  在北苑物美超市采访时,记者看到从超市里出来的顾客就没有空着手的,有的顾客买的东西多,就用超市的购物车推着出来。一位中年妇女提着4袋刚从超市里选购的东西,每个塑料袋都还没装满。“尽量让多装几个袋,这些塑料袋容量大,回家装东西方便,当垃圾袋也可以!”她笑着对记者说。

  “超市的塑料袋质量算是最好的,大多数都会多要几个。”在接受媒体采访的市民中,抱有这样类似想法的顾客不在少数。

  该超市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超市一天的大小塑料袋使用量大约在20000个,且是免费提供的;如果每个袋子的成本按5分钱算,仅袋子每天就要花去约1000元,一年下来,超市要用去约700万个塑料袋,成本约35万元。

  或许是迫于成本的压力,该超市也要求收银员尽量把塑料袋装满,以减少塑料袋使用量。但收银员赵小姐说:“顾客往往会要求多装几个袋,有的还会另外索要。经常有顾客与收银员之间因为塑料袋的事发生争执。”

  “我们希望在4月22日地球日这天发起告别浪费周活动,鼓励零售商、学校以及社区加入到减少塑料袋的行动中来,共同采取相关对策,切实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池田武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世界资源做起”,北京地球村等几家民间环保机构将鼓励人们参与到减少“白色污染”的行动中来。

  “控制白色污染最重要的是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一位人士说,对于有污染的生活垃圾,应提倡减量化。控制“白色污染”,最关键的还是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而在塑料袋的使用上,现在处于一个放任自流的状态。

  “收费,是控制使用量最好的一种方法。”该的人说,从目前来看,商家的免费提供是塑料袋滥用的一个最根本原因,从环境保护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塑料袋采取收费措施将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事实上,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在2005年6月份就曾进行过一项民意调查,该调查采取在超市进行现场问卷形式,问卷的目的是研究分析顾客怎样看待减少使用塑料袋的问题。调查表明,一半以上(52.2%)的顾客同意超市对塑料袋收费,而且54%的人同意问卷中建议的超市对塑料袋收费一角钱。同时,将近99%的被调查者认为,为减少白色污染,人们应该减少使用塑料袋。有65%以上的人同意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塑料袋的使用收费或上税。

  而在杭州,另一家环保机构自然之友会员小组也曾组织过一次有关超市、书店塑料袋收费可行性的调查问卷活动。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在超市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表示接受塑料袋收费,而书店的被调查者则有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表示能接受收费塑料袋。

  “此结果令人欣喜。”参与调查的自然之友有关人员表示,虽然塑料袋收费不能百分百地得到公众支持,但在目前形势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重视环保,而且统计数据结果为,在超市书店实施塑料袋收费应该是可行的。

  不过,尽管收费能够更好的起到有效控制塑料袋使用量的作用,但许多商家在谈到塑料袋收费上,都讳莫如深。

  在采访中,许多大型超市有关人员均明确说:“目前还不会对塑料袋收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超市在是否免费提供塑料袋的考虑上,最大的担心就是因收费而失去重要的客源。

  “考虑到消费者已形成了免费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如果突然收费,很可能引发顾客的反感,进而影响客流量。”商家也显得无奈。

  不过,也有坚持塑料袋收费的超市,总部设在德国的麦德龙超市就是这里面之一。据悉,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麦德龙就对塑料袋采取了收费措施,收费标准是小袋0.3元/只,大袋0.5元/只,质量很好,可以重复使用很久。此外,麦德龙超市还提供了免费的环保纸箱。

  “刚开始的时候消费者肯定不满意,认为其他的超市塑料袋都是免费的,我们收取费用不合理,但后来就理解了。”麦德龙超市有关的人说,“其实超市生意并没有受到多少负面影响,相反顾客认为这体现了一种消费文明,这种保护自然环境、浪费的行动本身也渐渐成为一种广受消费者欢迎的企业文化。”

  “收费只是控制塑料袋使用量的方法之一,事实上促进塑料袋减量化的方法还有很多。”池田武对记者说,“比如设立绿色通道或无塑料袋快速收银台,这一通道专供那些不使用塑料袋的消费者使用。与其他普通通道相比,这条通道方便了不需要用塑料袋的消费者,减少了他们等候结账的时间。而需要用塑料袋的消费者则不得使用绿色通道。”

  池田武介绍说,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在2006年10月就建立了一个名为“减少塑料袋联盟”的平台,该联盟鼓励零售商、学校以及社区加入到减少塑料袋的行动中来,共同采取相关对策,切实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针对超市等零售商,减少塑料袋联盟会在合作商店的协助下,对相关对策的可行性做出详细的调查。采取相关对策后,定期对其进展做出详细的调查,以研究对策的实际可行性。

  据了解,北京目前已有多家超市参加了该联盟的活动。北京大学校内的燕园博实超市设立了“无塑料袋快速收银台”,给自己带袋子的顾客提供较短的等候结账时间。家乐福方圆店设立了“环保绿色通道”,给自己带袋子的客户提供较短的等候结账时间,同时在收银台销售可重复使用购物袋,以促进顾客重复使用袋子。

  而在超市发阜成路店,消费的人在付款时每拒绝使用塑料袋一次,即可在当次购物小票上印章一枚,集齐7个印章小票即可在服务台处换取礼品一份。

  此外,还有一些超市采取的做法是:当消费者消费满20元时,对不用塑料袋者反利一元,同时对购买小件商品者将不提供塑料袋。或者当消费的人在收款台前拒绝使用商店提供的塑料袋时,消费者的会员卡就会获得增加积分的奖励。

  “通过参与这个活动,合作商店将因知名度提高和减少购买塑料袋的成本而受惠。”池田武说,“之前许多商店因为难以掌握消费者的反映及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不敢采取相关对策。考虑到这个事实,减少塑料袋联盟将充分的利用联合的优势及经济效益,促进更多商家的加盟,以共同采取减少塑料袋的措施。”

  池田武希望在今年的地球日活动期间,能吸收到20家以上零售商加入“减少塑料袋联盟”,从而使这些零售商一年后其塑料袋使用量减少15%。

  目前,我国的“白色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有经验的人指出,塑料袋长期残留在土壤中,导致环境恶化,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随着“白色污染”的加剧,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和应用。不过有人指出,可降解塑料仍不能解决污染问题。“所谓的可降解塑料袋,也只是相对而言。”

  据了解,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至少需要200年,一般的大超市都使用环保型可降解塑料袋,虽然它的降解速度快一些,但大约也需时10年,还是会污染土壤和水质,而由此带来的土壤降解更会祸及子孙后代。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翁云宣向记者介绍说,可降解塑料技术是在塑料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光敏剂、淀粉等原料,这样,可降解塑料制品在使用完并废弃在大自然中暴露3个月后,可由完整的形状分解成碎片。

  但也有专家觉得,这项技术最大的缺陷是,这些碎片不能继续降解,仅仅是由大片变成小片,不能从根本上胜任消除白色污染的任务。

  对于采取可降解塑料技术,有关环保人士也指出,任何一种替代品在其生命周期中(从提取或生产其原材料的阶段、产品生产阶段、消费阶段到废弃后处理阶段)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不应仅从其被使用后是否易处理、易降解来考虑。所以,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替代品,如果人们不改变无控制地滥用浪费习惯,就会造成“拆东墙补西墙”的后果,甚至进一步恶化。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塑料袋消费量的“源头减少”。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难,是“白色污染”的另一原因。有经验的人指出,目前废旧塑料的回收,主要以经济价值较高的PET瓶(可乐瓶等)等为主,而塑料袋由于其价值较低,只有很少部分被回收,大部分被当做垃圾丢弃。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会长施振国曾以“废弃塑料袋管理立法研究”为题,对废旧塑料袋的回收利用问题作过专题研究。他指出,事实上,作为塑料薄膜制品之一的塑料袋,其再利用的方式很多,使用最广泛的方式是熔融再生利用。不过,目前废弃塑料袋的回收利用在废弃塑料制品中占的比例甚微,只有部分垃圾压缩站、垃圾堆场对废弃塑料袋进行分拣回收。

  施振国说,塑料袋的回收利用率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塑料袋使用消费面广,集中度低,回收难度大,且回收利用收益小,连小商贩都不愿意投资废旧塑料袋的回收利用。

  此外,塑料袋交售、回收、加工利用所有的环节不畅通,缺乏回收网点和较正规加工利用场所,目前部分收购、加工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和原始落后的方式。据悉,生产塑料袋的工艺简单,只要将塑料粒子吹塑成塑料薄膜,然后由制袋机裁割成相应规格即可。生产塑料袋的投资小,制粒机、吹塑机、制袋机、压料机等设备配齐也就10万元左右。同时,由于设备少,占地也很有限,因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都会存在。这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施振国表示,目前,政府管理部门也尚无回收废弃塑料袋等薄膜制品的组织管理办法,且缺乏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致使大量塑料袋使用后被弃之于四周或混入垃圾桶,形成“白色污染”。

  从国外的经验看,回收和再生利用是各国解决塑料袋等包装废物问题的主要措施。据介绍,一些发达国家根据生产者和销售者负担为主的原则,由生产者和销售者提供资金对包装废物进行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置等。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生产者和销售者要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有回收和再生利用其产品的义务,负担回收和再生利用的费用。

  施振国表示,国外的经验对我们有借鉴意义,我国应通过制度创新,依法管理,实现废弃塑料袋的减量化,回收利用的网络化、资源化,并形成废弃塑料袋资源回收的市场运作机制,促进废弃塑料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的发展。